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意识形态反映了社会上某个特定阶级自身的根本利益,具有为现代政党提供民众号召力凝聚力、巩固政权基础和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功能。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意识形态工作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现阶段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受到挑战,在群众中的认同力、号召力有式微趋势。这样的不利情形值得全党警醒,加强党的意识形态建设,不断巩固党的意识形态领导权是当务之急。
意识形态领导权的内涵
意识形态是系统地、自觉地反映社会经济形态和政治制度的思想体系,它体现特定阶级或社会集团的根本利益。对于我们党而言,意识形态工作就是指中国共产党,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规范引导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旗帜鲜明地回击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用马克思主义占领思想阵地,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当前,马克思主义在群众中的认同力减弱、影响力下降是不争的事实。为什么在党成立之初,势单力薄的情况下,群众能够信仰马克思主义,跟着共产党闹革命?而现在,党掌握政权,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相当一部分群众却不信仰马克思主义,甚至出现部分党员领导干部不信马列信鬼神,笃信“大师”、占卜、风水等信仰缺失的现象呢?说到底是我们的意识形态工作出了问题。
意识形态领导权是西方马克思主义者葛兰西首先关注的一个现代政治问题,是任何政党意识形态工作的核心目标。从规范意义上讲,意识形态的领导权是指以特定的意识形态通过和其他意识形态的自由竞争而得到的地位,强调产生认同力的非强制性。即社会成员自愿认同该意识形态,并在实践中受此种意识形态的引导、指引。那么,是不是一个政党获得执政地位就掌握了意识形态领导权呢?显然不是,意识形态领导权的非强制性特征要求人们必须是自觉认同执政党的意识形态。但政权的获得为政党推行、渗透其意识形态提供了保障和后盾,有利于巩固其意识形态领导权。意识形态领导权是政党意识形态的动态概念,与是否执政没有必然联系,其影响因素众多,如意识形态反映的阶级属性与价值倾向,社会成员选择偏好及愿景,政党执政绩效等,但归根结底源于社会成员的自觉认同。社会成员认同某种意识形态,源于该意识形态能够反映群众现实生活,反映群众的现实利益诉求,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增进群众的幸福体验。执政党的执政绩效能够有效增强意识形态领导权。但是,执政绩效并非意识形态领导权的惟一影响因素,政治生态也十分重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促进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要求,意在解决当前政治生态中出现的党员干部腐败问题。从政党执政能力建设入手,提升社会公众对执政党的认同。
意识形态领导权的特征
意识形态领导权的建构是一个动态过程。因此,在科学分析意识形态领导权的运行逻辑基础上,关键要准确把握意识形态的基本特征。
从理论特质看,意识形态自身首先必须具备先进性和正当性。主流意识形态实现引领其它社会思潮,本身就应具备知识与道德的优势,不仅要准确地反映当前的社会经济运行形态,正确判断世界发展的潮流趋势,还需要将政党的发展需求与人民的正当利益诉求有效结合起来,能够代表广大被领导者的根本利益,占据“道德制高点”,才能真正获得被领导者的支持和拥护。我们党在夺取政权的过程中,正是由于高举马克思主义的旗帜,才能在意识形态领域占据领导权。马克思主义在理论阐释上不仅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矛盾以及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根本对立关系,而且正确地判断了世界未来发展的趋势,使其具备了理论的先进性;在政治立场上永远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角度看问题、想办法,为人民谋利益,使其具备了价值取向上的正当性。
从权力获得看,意识形态必须具备开放性和竞争性,即必须在与其他意识形态的公平竞争中获得领导权。意识形态具有开放性才能在与其他思想流派的比较中发现自身的问题,才能吸收借鉴其他意识形态的优点长处,达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目的。社会发展的任何时期,“关起门来搞建设”都行不通,注定要落伍,最终会失去竞争力。“文化大革命”期间,我们做意识形态工作就犯了这种错误,关起门来自我欣赏、自我崇拜,直接导致马克思主义在群众中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下降。此外,一种意识形态必须在与其他意识形态的公平竞争中提升竞争力。诚然,在意识形态建设方面,我们党现今面临的局势与革命战争时期、建国初期甚至改革开放之初都有很大不同,在资源配置、调用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这些因素并不能保证党的主导意识形态占据领导地位。意识形态领导权的取得归根结底要看其自身所具备的竞争力、吸引力。因此,在积极推广、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同时,我们也应该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积极的态度吸收借鉴其他社会思想流派的正确观点,结合时代特点、群众诉求,增强其竞争力。
从权力保持看,意识形态必须具备创新性和适应性,不断提高自身的吸引力和解释力,才能在意识形态领域中保持领导权。总体而言,权力的维持主要包括两种途径,一是依靠武力威慑、监控等暴力为后盾的硬性约束;二是依靠权力主体的内在吸引力、凝聚力和权力客体的自觉认同和服从。意识形态领导权的维持主要依靠该思想意识体系的科学性以及传播的有效性,使广大人民群众自觉认同、支持。任何一种意识形态要想始终得到人民群众的自觉认同、支持,必须要通过不断创新的方式,增强自身的适应性。只有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不断修正、不断创新的意识形态,才能为层出不穷社会问题提出新的理论诠释,从而增强意识形态的解释力、说服力。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政治境遇的变迁、人们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变,无论意识形态的内容还是形式都会改变。当今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其意识形态能够始终跟进社会发展的新需求,实现自我更新,从而赢得社会各阶层的认同与支持。
从权力评价看,一种意识形态是否真正获得领导权,关键要看它是否为群众所认可,所掌握。以什么为标准、用什么来衡量,实质上是一个对谁负责、让谁满意的问题。我们党是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执政党,一切工作的成败得失必然要由人民群众来检验,意识形态工作更应如此。按照理论推演分析,人们在社会实践生活中通过长期的个体评价活动,逐渐形成自己的价值观。社会成员个体通过社会实践进行交往,这又使得纷繁各异的个人意见在相互交流、沟通、博弈的过程中逐步转变成代表一部分社会群体的群体意见。当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个体的主体意识显著增强和主体利益意识持续凸显,意识形态工作应深刻把握这一社会心理。意识形态领导权不能直接从社会成员评价活动中自发地形成,但是社会成员评价活动为意识形态领导权的实现提供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基于这个逻辑基础,没有民众评价活动,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意识形态领导权。当前,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党的主导意识形态必须要在大众化上下功夫、花气力,真正做到反映群众的精神诉求、解决群众的思想困惑、鼓舞群众的工作干劲、启发群众的首创精神。
意识形态领导权的建构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以人为本”是我们党的一切工作所要坚持的基本价值原则。作为我国唯一的执政党,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意识形态建设的根本目的也在于此,即在思想意识上正确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实现好人民群众的利益需要,整合好人民群众的利益分歧,引领好人民群众的利益导向。党的主导意识形态要想保持领导地位,必须为群众所接受、认可和自觉遵循。群众之所以信奉、认可和自觉遵循马克思主义,是因为只有马克思主义能够真正代表大多数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为广大劳苦大众描绘了奋斗蓝图,指明了奋斗前景。作为执政党,党的主导意识形态要想增强凝聚力、吸引力、领导力,必须紧紧抓住影响群众利益实现和民生问题的根源,在维护群众利益诉求上立场坚定,在协调群众利益矛盾上促进公平,在引领群众利益导向上倡导奉献。当前,在政策制定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从保证人民群众体面生活,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利,维护人民群众发展权益的高度,着力解决党内腐败问题,更加注重民生建设,加快推进小康社会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意识形态创新时刻秉承“以人为本”的价值指向并非易事,需要我们下功夫研究,深入分析人民群众在不同发展时期的利益诉求变动轨迹,从群众最需要的利益需求入手做出理论阐释和价值判断。
遵循“层级设置”的基本规律。意识形态不仅有理论形式与感性形式之分,而且还存在不同的层次类型。从意识形态的信守主体划分,可以概括为总体意识形态、群体意识形态和个体意识形态三种类型。总体意识形态是某个集团或某个阶级体系化的价值信念,是经过理论思维加工后的系统理论。从发生学视角看意识形态的形成过程,无论是阶级的、社会的总体意识形态,还是集体的、组织的群体意识形态,都一定离不开个体思想意识。个体意识形态是群体意识形态和总体意识形态的思想来源。意识形态建设把握层次性,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意识形态工作者必须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在人们具体的实践活动中,把握个体鲜活的意识形态现象,分析意识形态的感性特征,从而抽象凝练成群体理性意识形态。二是要使社会各个利益群体都能在意识形态领域有公平的表达权,创造条件使各个群体都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和主张,最大限度地保证各个利益群体的诉求表达,从而避免群体间意识形态表达的“马太效应”。三是要想把党的主导意识形态灌输到社会成员中去,就必须实现理论意识形态层次化,层次化就是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价值理念、原则规范细化为便于社会各层次个体或群体接受、遵循的意识形态形式,要实现意识形态由理性形式向感性形式的再转化。
重视“政治实践”的示范效应。政治实践是意识形态领导权能够有效发挥作用的基础和前提条件。缺少了符合意识形态宣传内容的政治实践,任何意识形态都只是空洞的说辞。政治实践直接影响着群众对意识形态的认知、判断,如果政治实践与意识形态差距过大,不仅会削弱意识形态的说服力、凝聚力,甚至可以瓦解意识形态领导权。现实生活中,群众中广泛流传的“县官不如现管”、“市场经济下雷锋精神过时了”等思想观念都是政治实践与意识形态宣传、引导不相符所产生的。党的主导意识形态要想转变为由广大社会成员认可、遵循并践行的主流意识形态,民众的“相信”起着关键作用。人们不仅要用耳朵听你是怎样说的,更重要的是用眼睛看你是怎样做的。“做”的和“说”的越一致、主导意识形态与政治伦理的现实表现越一致,意识形态领导权的实现就越有效。反之,则不然。恩格斯曾经说过:“判断一个人当然不是看他的声明,而是看他的行为;不是看他自称如何如何,而是看他做些什么和实际是怎样一个人。”因此,增强党的主导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必须从广大党员干部抓起,每一个共产党员都应肩负着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宣传示范的重要使命,为广大人民群众起到模范引领作用,对于任何违法违纪的党员干部要依法依规处置,绝不姑息妥协。只有各级党员干部的政治实践与党的意识形态宣传相一致、相统一,我们党的主导意识形态才能在思想意识形态领域始终占据领导地位,才能始终保持领导力、竞争力。
(作者: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