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杀可以归因于多种因素,解决问题的手段和途径也应该是多样化的,没有什么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法。不过,精神状态可以决定置我们于死地的疾病,也可以决定我们对于死亡的态度已有定论。除了某种自己完全无意识状态下的自杀之外,多种自杀现象都是自己主动为之的。虽然用教条带来的道德和理智来影响自杀行为的可能性几乎等于零――这句话是千真万确的――但是非正常地结束生命无论如何不能算是一件好事。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谈几点浅见。
――去神圣化。当我们将一件事物和一个人看的比我们自己的生命还重要时,它一定是神圣的。我们神圣的东西,往往是我们暂时没想通的东西。除了那些来世东西,除了那些现实不能不神圣的东西,没有什么是绝对神圣的。事物都是可以变化的,你现在须臾不可缺少的东西,将来你会习以为常。你现在苦苦追求的东西,你将来可能弃之如履。你现在视为高尚的东西,你将来可能低头俯视。我要说的是,一个成熟的个性,既要以身外的问题为中心,也要设身处地为自己着想;既要有神秘感或顶峰的体验,也要认识到人毕竟处在现实社会。我们要学会一方面去自由地寻找人生的意义,一方面自由地决定自己生活的结果。我常说,信息永远不对称,时空永远不统一。当你爱恋着某人时,他(她)正在和另外的她(他)厮混;情人眼里的西施,能不能做到仇人眼里的西施,还得看此时和彼时。把没有得到的东西神圣化,把得到的东西世俗化,那是大傻瓜。我们要学会做一个“此时此地”者,不要太注重过去的事情,也不只是在期待或担心未来中生活,我们的所有意识和满足都应该来自于自己当前在现实世界中的生活。
――去神秘化。当我们对一件事物和一个人的选择比选择我们自己的生命还重要时,它一定是神秘的。但世界上没有什么是绝对神秘的事情。我们神秘的东西,往往是我们暂时不知晓的东西。因此要学会多种接纳,接纳自然、他人和自己,要学会按照事物的自然规律去接受某些不足,对自己的暂时无知也不感到羞耻或内疚。去神秘化,就要学会在不确定中做选择,且没有非此即彼的事情。要学会在选择中获取安全感和满足感,但也不依赖于别人来求得这种安全感和满足感,真正可以依赖的还是自己。要学会在选择中愉快地体验常新,新的就是美好的,新的就是值得欣慰的。成熟的个性不受无意识力量的控制,也不受童年心灵创伤或冲突的控制。心理健康者的功能发挥是在理性和意识水平上进行的,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要为我们曾经有过的选择而痛苦呢?我们要学会根据实际影响我们生活的那些因素来选择,我们行为的定向依据是当前及自己对未来的目标。一个能够真实、客观看待世界,知识经验丰富的人发生自杀的几率会大为降低。
――去神奇化。当我们对一件事物和一个人的选择比选择我们自己的生命还重要时,它一定是神奇的。我们神奇的东西,往往是我们暂时没学会的东西。神奇在于比较,我们在与他人相比时,往往容易把对方神奇化。人比人当死,货比货当丢,不要轻易与人比。但是,人对世界的知觉也包括对人的知觉,完全不与人比是不现实的。心理健康者对世界的知觉是客观的,他们如实地看待世界,而不是按照自己的欲望和需要看待世界。在与他人类比时,要有对别人表示同情、亲密的习惯和能力,这种习惯和能力意味着能够真正同别人发生相互作用,也能容忍别人的不足和缺陷。在类比他人中还要善于悦纳自我,要养成自己喜欢自己的习惯,你都不喜欢你估计就很难让他人喜欢你。最后,千万不要向他人学习自杀,不要把自杀看成是一个神奇的事情。自杀的传染性是一个受重视的现象。不少研究都介绍过因影视、广播等媒体详尽报道一些自杀事件,而使社会上自杀或企图自杀者增加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