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青山区迎宾小区的一户居民家中,每到下午四五点,就常有十几名刚放学的小学生来这里读书、写作业。
原来,小区里的志愿者、退休教师关莲凤在家中开办了免费托管班,以便让附近居住的孩子放学后到她家学习。“我想发挥余热,帮助孩子们养成按时完成家庭作业的好习惯,还能给功课不好的孩子补补课。”她说。
5日是国际志愿者日。在中国,像关莲凤一样热心参与公益事业、为社区事务尽己所能的志愿者越来越多。据中华志愿者协会统计,中国目前已有社区志愿者组织近30万个,注册的社区志愿者3000多万人,参与社区志愿服务超过5000多万人次,他们渐渐成为社区居民日常生活服务的重要力量。
呼和浩特市兴康社区81岁的“空巢老人”邵玲珠就曾得到社区志愿者的许多帮助。她独自居住在60平方米的楼房内,平时能勉强应付买菜做饭等家务,但冬季雪大路滑,再加上膝关节疼痛,出门买东西很不方便。
一年前,社区居民委员会为她免费安装了一键式居家养老智能呼叫器――“电子保姆”,每逢遇到困难,她就按下“电子保姆”上的呼叫按钮,社区志愿者便迅速来到老人家中提供服务。
邵玲珠说:“我要买菜、买药或交电话费的时候,就按下 电子保姆 按钮,志愿者马上打来电话,我告诉他们要买的东西,他们很快就能办好,还不收 跑腿费 。”
帮助老年人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种种困难,只是诸多社区志愿服务项目之一。为便于居民选择服务内容,中国许多地方推出“菜单式”社区志愿服务:志愿者根据自身特长列出服务项目,然后由志愿服务组织将其制作成“菜单”,供有需要的居民选择。
呼和浩特市清泉街社区的志愿者服务队,就把服务内容分门别类地归纳为卫生、环保、维权、治安巡逻、法律和心理咨询等多个方面。
62岁的李月珍是清泉街社区有名的“园艺师”,她在当地园艺所工作多年,所以街坊邻居在种植花卉、绿植方面遇到问题,都会找她帮忙解决。
此外,照料社区内公共场所的花草也成了她的第二职业。正值寒冬,虽然室外的花草枯萎了,但社区活动中心的仙客来和三角梅开得正艳,这都是李月珍的功劳。
“我跟花草打了半辈子交道,退休后又成了志愿者,解答园艺方面的问题,再搞搞社区绿化,还能让我老有所乐,发挥所长。”李月珍说。
有关专家表示,中国社区志愿服务发展20年来,服务内容不断拓展,涉及居民生活各个方面,但是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仍然面临规模小、服务质量不够高等问题。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社会工作与志愿服务研究中心主任张网成指出,目前中国社区志愿服务覆盖面还比较小,服务协调机制也有待健全,同时,有关的政策法规相对滞后,社区志愿者信息平台建设有待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