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艺术宫、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开馆试展顺利进行到第2天,主动放弃长假休息的志愿者们成了两馆“最可爱”的人。
“志愿者就是服务者,虽然有点累,但能够帮助大家就是一种快乐。”华东师范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的大三学生陈辉是第一批在中华艺术宫上岗的志愿者。早上8时到达中华艺术宫,9时准时“上岗”,除了半小时的午饭时间,他要一直站到17时。
和陈辉一起在“海上生明月”展厅担任导览员的,还有他的同班同学施雅文和戚世丽。“主要的任务是向观众推荐和讲解重点画作,并解答观众的各种问题。”施雅文笑着说:“但也有一些问题是回答不了的,比如有观众问,这里的画到底值多少钱?”国庆当天,他们班有17人在中华艺术宫担任志愿者。戚世丽说:“做志愿者的同时,能在这里看到很多名画,增长见识,挺好的。”
国庆期间,静安区吴江幼儿园的老师戎蕊琦要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度过她的“特殊”长假。6月23日到7月23日,两馆面向社会发出首批志愿者的招募令,戎蕊琦看到消息报了名,并如愿以偿成为其中的一分子。两年前的上海世博会,她也是众多“小白菜”志愿者之一。对戎蕊琦来说,由世博会城市未来馆改建而来的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是又熟悉又陌生的感觉。至于两次担任志愿者的区别,她表示:“相比于世博会,这次的工作轻松多了,但涉及艺术的部分需要更多专业知识。”与中华艺术宫的志愿讲解员不一样的是,这里的讲解更开放一些。“双年展的艺术作品是开放的,没有一个固定的答案。”
除了胸前挂着的志愿者工作证标识,戎蕊琦这次穿的是自己的平常衣服,而非像世博会时的“小白菜”服装。参照国外博物馆的志愿者惯例,两馆这次也未提供统一的志愿者服装,看上去和观众差不多的解说员,解说起艺术时和观众的距离也更近了。另一方面,两馆周边引导交通的志愿者依然穿了容易让观展者辨识的服装。
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周边的花园港路、南车站路、半淞园路等路口,记者发现不少着统一绿色服装的志愿者。正在路口“值勤”的冠生园街道益元居委会的施红告诉记者,“因为靠近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冠生园街道6个居委会有30多人自愿报名放弃假期,担任义务领路员。”而施红自己将一直工作到7日。有意思的是,她们中的很多人也是上海世博会时的志愿领路员,这次穿的服装就是世博会时留下来的。采访间隙,不时有观众来问,“哪路车可以到达浦东中华艺术宫”、“哪路车可以去人民广场”,她们耐心详细地一一作答。
中华艺术宫大堂的服务站,志愿者杨雪莹、刘凌燕正在现场接待来登记报名做志愿者的观众。她们面前的台子上,写有“志愿者登记”的牌子异常醒目。1日和2日,登记单上已有数十人的名字和联系电话,其中还有高校美术专业的老师。“我们欢迎更多的人加入两馆志愿者的团队,两馆的志愿者服务并不局限于开馆首展,它将是两馆一个长期的服务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