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自诞生起,一切衣食往行及生产,生活,无不依赖于我们所生存的这个星球,地球上的大气、森林,海洋、河流、土壤、草原、野生动植物等,组成了 错综复杂而关系密切的自然生态系统,这就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环境,长期以 来,人类把文明的进程一直滞留在对自然的征服掠夺上,似乎从未想到对哺育人 类的地球给予保护和回报,在取得辉煌的文明成果的同时,人类对自然的掠夺却 使得我们所生存的这个星球满目疮疤,人口的增长和生产活动的增多,也对环境 造成冲击,给环境带来压力。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就是建设我们的美好未来。
在现阶段,“环境友好”首先应该是 社会经济活动对环境的负荷和影响要达到现有技术经济条件下的最小化; 最终这 形成社会 种负荷和影响要控制在生态系统的资源供给能力和环境自净容量之内, 经济活动与生态系统之间的良性循环。 通过上述资料,我们可以明确的了解,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意义,在新世 纪中,人们所面对的问题不再是资源的抢占,而是人与自然能否和谐相处。在几 个世纪前, 人们对自然无节制的索取已经造成了现在地球各种各样的问题, 干旱, 地震,泥石流,厄尔尼诺现象……这一次次的灾害无一不在警告人们:如果人类 继续破坏环境,便只能走向灭亡。 而在 21 世纪,资源成为了一个阻碍社会发展的大问题。有人曾经计算过, 如果我们再不节约,那么 60 年后我们将没有石油和天然气,200年后煤炭资源 也将面临枯竭。因此,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意义便呼之欲出了: 它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环境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 础和保障,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资源和环境的支撑。环境友好型社会有利于降低成 本,提高经济效益和国际竞争力。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保护环境和生态。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建设环 境友好型社会,就是使经济发展与人口、环境相协调,就是要在节约资源、保护 环境的前提下实现经济较快持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也正是贯彻落 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容。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保障。实现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必须有环境作保障。中国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 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可持 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 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保障国家安全和提高中国综合国力的重要举 措。解决中国建设需要的资源问题,着眼点和立足点必须放在国内。建设资源节 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能够控制和降低对国外资源的依赖程度,确保国家经济 安全和国家安全,能够提高中国的综合国力。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推进社会 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 征之一,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能够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而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虽然不能向国家领导人一样去考虑思索办法, 但是我们也有我们能做到的事。从身边小事做起,保护环境:不随手丢垃圾,不 随地吐痰;爱护周围的一草一木,有机会去参加植树活动;有机会可以去领养一 棵小树,在对它的培育中感受花草树木的情绪,将自己打造成一个柔和的,爱护 花草的有爱心的人;努力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即使所学的与绿色科技等知识无 关,也要学好并且在以后的工作中努力的为国家做贡献,从几方面对国家起到建 设贡献作用,从而贯彻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理念;做到节约,为了我们的子孙 后代能够继续使用这些资源,我们必须要节约,必须要从现在就开始节约。在我国,由于人口的原因,资源问题更显得重要,节约也更显得迫在眉睫。然而,现 在的许多人已经把艰苦朴素这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忘得一干二净。 这对于一个 社会来说,真是一场危机啊。我们是未来,是希望,也是最活跃的最富有激情的 一个群体, 如何使他们继承并发扬艰苦朴素这一优良传统是将我国建设成环境友 好型社会的重要保证。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人类对传统工业文明的反思、摒弃和超越,是认识人 与自然关系的重大飞跃,是对生态文明的诉求,是应对环境危机的必然选择。环 境友好型社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程, 是积极探索落实科学发展 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环境友好型社会强调以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为 目标,以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遵循自然规律为核心,实现环境与经济社会全 面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关系,实现从掠夺型、征服型和污染型的工业文明走 向协调型、恢复型和建设型的生态文明转变。